陈翔刘美含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CSA&TISC2017)于6月2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17年6月23日上午,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分论坛会场首日!现场一座难求!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2016年的国际卒中会议提出了“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预策略进行整合”的,《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的正式发布及解读将掀开脑血管病及认知领域新的篇章,也将成为未来数年神经科领域的热点!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特地前来作开场致词,提到PSCI对卒中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应当纳入卒中后综合管理体系中。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认知损害评估,并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此次共识的发表旨在推动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卒中患者的综合管理和早期认知障碍症状的识别及干预。
共识主要围绕PSCI的定义诊断,流行病学及严重危害,筛查评估,干预和管理等内容展开,注重临床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共识明确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定义,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了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与VCI相比,它强调要重视卒中人群中广为存在的认知障碍,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管理,因此临床的操作性和识别度更高,方便医生的实际诊断及管理。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推荐临床上对所有卒中患者出院时均应筛查认知状态(I级推荐)。最新发布的共识认为,需对PSCI高危个体或PSCI患者早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在急性卒中事件发生后的住院期间患者有条件进行认知评估的应当尽早评估,同时进行阶段性的认知评定,推荐卒中发生后每3个月进行认知评估随访。(Ⅰ级推荐,B级)。
对于PSCI提倡及早筛查发现,及时综合干预的原则。综合干预包括了对已知因素的干预和预防(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由于PSCI目前尚缺少针对性大型研究,故药物干预参考了VaD/VCI/AD相关的研究和,根据《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标准与规范》推荐。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康复治疗以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大会特别邀请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Perminder S. Sachdev教授、Wei Wei教授为我们分享关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的最新进展。
南京鼓楼医院徐运教授了《脑小血管病与认知障碍》,强调了约50%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因小血管病所致,需要重视小卒中, 早期干预, 让脑小血管病患者远离认知功能损害。
中日友好医院的彭丹涛教授带来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治进展》,解读了目前国内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指南共识定义、诊断及治疗。
罗本燕教授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防、药物治疗、行为症状治疗和康复训练4个方面解读共识中对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综合干预策略。
董强教授在共识解读后,特别提及随着《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的正式发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将在今年7月启动卒中后认知障碍规范管理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将出院前认知障碍筛查作为一项参数加入到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筛查系统中,同时将在全国成立35家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试点中心,提高脑血管病专业技术人员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规范诊疗水平和操作筛查流程。
中国卒中学会APP软件开辟PSCI学院专栏,线上线下多模式为PSCI学科交流与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一系列PSCI筛查评估活动以规范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筛查和管理。
相信随着PSCI专家共识的发布以及PSCI筛查评估活动的有效开展,中国PSCI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关注较低的现状将获得明显的改善。并使广大卒中患者获益,提高和生活质量。